中电华星突破电源调试技术瓶颈,智能调试专利引领行业革新
近日,深圳市中电华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华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电源的智能调试方法以及相关设备"技术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CN202411132698.2)。这项创新技术标志着中电华星在电源智能化控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数据中心、新能源等场景的电源系统优化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革新:双阶段动态调试突破行业痛点
传统电源调试依赖人工经验调整参数,存在效率低、一致性差、环境适应性弱等难题。中电华星本次获证的专利技术通过独创的"双阶段动态调试算法",首次实现了电源系统的闭环智能优化。
核心技术亮点包括:
1.模式自适应匹配
系统可自动识别目标工作模式,精准调用预设参数库中的最优初始参数,较传统人工调试效率提升80%以上。
2. 双阶段动态优化
通过首次粗调与二次微调的协同机制,结合工作状态偏离度计算和归一化处理,使调试精度达到毫秒级响应,参数匹配准确率提升至99.6%。
3. 环境感知智能补偿
创新引入硬件环境参数与软件环境参数的双重评价体系,可动态感知温度、负载波动等环境变量,实现参数的自适应补偿调节。
市场应用:破解多场景电源管理难题
经实验室验证,该技术可使电源系统工作效率提升15%-22%,异常工况恢复速度加快40%,特别适用于:
- 轨道交通设备的动态负载场景
- 数据中心不间断电源的能效优化
-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多模式切换
- 5G基站等户外复杂环境应用
"这项专利的突破性在于将人工智能算法与电力电子技术深度融合,"中电华星技术负责人田总表示,"我们构建了包含12个维度的智能评价模型,使电源系统具备自我诊断和持续优化的能力,这是传统调试方法无法实现的。"
产业影响:推动电源行业智能化转型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电华星深耕电源领域25年,已为全球3000多家企业提供高可靠电源技术解决方案。本次专利的落地,不仅巩固了其在智能电源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更将推动整个行业向"自适应、自学习、自优化"的第三代智能电源时代迈进。
据悉,该项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首批搭载智能调试系统的高可靠、铁道和通讯模块化电源产品将于本季度量产。业内专家预测,随着该技术的普及,相关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将提速3-5年。
为何选择中电华星
深圳市中电华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高可靠电源领域的领军企业,深耕高可靠电源行业25年,累计获得4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广东省轨道交通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构建涵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军标质量体系及IRIS22163铁路行业国际认证的三重标准体系。专注高可靠电源领域,公司产品覆盖高可靠、轨道交通、通讯、AI服务器等众多领域,自主研发的高可靠性电源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国内3000余家客户。
